
作为中国(山西)第20批援喀麦隆医疗队队员,十大正规棋牌网站麻醉科副主任医师余翔在11月27日与其他队员一同离开了山西太原,经过将近20个小时的飞行,于当地时间28号中午抵达喀麦隆的希马伦机场,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援非任务。

余翔自今年的三月份接受语言培训开始,就通过与第19批援外医疗队员的沟通以及各个渠道的了解,知晓了所要去的喀麦隆姆巴尔马尤医院的麻醉设备情况。获悉当地医院的麻醉设施非常简陋、麻醉药品单一、条件艰苦,他暗下决心,既然选择了援非之路,那就要面对困难、迎难而上,做好了明知山有虎、偏向虎山行的准备。
当他踏上非洲大地,来到姆巴尔马尤医院时,更多的麻烦蜂拥而至。由于麻醉机无法使用,麻醉安全得不到保障,在全身麻醉无法实施的情况下,像小儿手术,很多车祸外伤手术和头面部手术根本无法开展;由于非洲女性相对肥胖,穿刺也异常困难;这里的甲状腺手术不同于国内,通常腺体巨大,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,周围的解剖关系十分混乱,区域阻滞麻醉无法操作;重大车祸时有发生,腹部探查手术必不可少,单纯的椎管内麻醉无法提供满意的肌松效果……了解了这些,余翔才明白真正的困难到底是什么。尤其是一个人要面对所有的手术,万一出现意外,后果不堪设想,当时脑子里一片模糊………

有困难就要面对,就要解决。余翔决定马上行动,他首先了解了当地不能开展全身麻醉的原因,是因为本地的氧气罐与国内的麻醉机不匹配,接口形式不一样。余翔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一院麻醉科,科室的领导和前辈老师们积极献策,尤其是麻醉科负责设备维护保养的刘德平老师,根据余翔提供的信息,给他画了详细的设备连接示意图,并一再叮嘱这是需要具备六级车工水平才能完成设备连接的工作。

科室的全力支持让他信心倍增,立即开始了他的“改造”计划。首当其冲的就是如何连接氧气罐和麻醉机。他找到了一院援非医疗队队长冀兵,冀兵队长和老队员闫老师来到手术室,三个人共同研究解决办法。这时,余翔有了意外发现,他发现有一台麻醉机是几年前的国内援助款式,由于有问题一直没有使用,而且连接的氧气罐是满的。这个意外的惊喜,无疑给余翔增添了信心,经过多次调整和设置,搁置多年的麻醉机“动起来了”。

本以为麻醉机“动起来了”,就解决了困难,可没想到,这个麻醉机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。余翔决定再次向科里“求救”,通过微信、图片、视频等方式请教,最后发现关键问题是漏气。至于什么地方漏气,检查不出来。冀兵说,过几天技术组要过来,请他们帮忙看看吧。可余翔不甘心,次日一上班,余翔就来到手术室,拿起扳手,仔细检查了所有接头、压力表、流量表、螺纹管、呼吸囊,在反复的检测后,终于让麻醉机实实在在的“动起来了”。几天后,中国技术组人员过来检验麻醉机,发现故障早已排除。
在以前,当地只开展椎管内麻醉和颈丛、臂丛等区域阻滞麻醉,从而只能进行剖宫产手术、上下肢的骨科手术、疝气甲状腺等普外科手术。余翔知道,虽然只是旧设备的改造再利用,但作为一名麻醉医生,为了使当地民众能够得到早期及时的治疗,为了能够实施全身麻醉,他这一举动无疑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必将造福喀麦隆当地的患者。余翔说,我知道,这只是冰山一角,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困难,但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,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和战胜的。
战场上,“枪‘是战士手中的武器,作为麻醉医生,麻醉机就是他们手中的“枪”。余翔看着废弃多年又即将再次投入使用的麻醉机早已布满了灰尘,他拿起布子轻轻的擦拭,说到,你可是我工作中最最离不开的“帮手”了。

余翔这种敬业的工作精神,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。山西省卫健委国合处吴国强处长获知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后,第一时间在医疗队微信群里发出了倡议:向余翔同志学习,学习他默默无闻、刻苦钻研、知难而上、锲而不舍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工作精神。

新时代,新征程,人们相信,援外医疗工作中,还有很多像余翔这样的好医生,他们风华正茂、努力拼搏,弘扬着“不畏艰苦、甘于奉献、救死扶伤、大爱无疆”的援外医疗精神,这必将使援非之路熠熠生辉。